幼兒教育可從多方面采取多形式來進行。本節(jié)則更多地根據(jù)心理、生理規(guī)律,從心理衛(wèi)生的角度來討論。新生嬰兒很早就顯示出不同的氣質特征。父母應在保育和保健人員的配合下,早期識別自己孩子的這方面特征,而及時地采取相應措施來克服氣質中的弱點和發(fā)揚氣質中的優(yōu)點。這應作為早期教育的一部分,但尚未引起人們的注意。
嬰兒的良好發(fā)育需要合適和充足的物質營養(yǎng),而母親(或替代人)提供的精神營養(yǎng)同樣是不可缺少的。母親和嬰兒的緊密接觸,不僅使嬰兒體驗到母親給予的溫暖,并且確認自己是被愛的。這種親密關系會促進兒童對最初照料人的信任,而為形成牢固的情感依戀及在日后進一步發(fā)展自主性和敢于探索世界的安全感等方面奠定基礎。嬰兒期開始時依戀關系的性質和強度在相當大的程度上決定了他成年后與別人建立親密關系的能力,所以其意義和作用在早期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
嬰兒從出生后與周圍人(一開始主要是母親)的相互關系中開始了社會化的進程。而這里指的社會當然以家庭為代表。所以家庭是開展幼兒教育的第一所學校,而父母則是第一任教師。
嬰兒的早期訓練,通常是由母親或其照料人對孩子的大小便排泄進行規(guī)則性訓練開始的。研究發(fā)現(xiàn),一般在18個月后的孩子,當要求他按指令控制排泄的時間和地點時,可能出現(xiàn)順從和抗拒的斗爭。享有母愛的孩子,所受的這種訓練通常進行得比較順利。這與他們?yōu)槿傆谀赣H而順從有一定關系。反之,孩子不易接受訓練,這與他們從小失去母愛而發(fā)生對抗有關。對排便和其他方面的訓練,包括行為的訓練,所出現(xiàn)的兒童和父母之間順從、協(xié)商和對抗若經(jīng)常出現(xiàn)就會使這種模式定型化,對未來長幼關系、同事關系等的和諧與否具有重要意義。一般認為,如果父母是熱情和慈愛的,訓練又主要靠贊許或愛撫來予以強化,則結局是良好的;如果父母持冷酷、敵視或拒絕的態(tài)度,訓練主要靠批評、強制和懲罰,則結局差。訓練要重復,要持之以恒,正如條件反射的形成一樣,需經(jīng)常強化,否則就將消退。孩子到2歲半或3歲時,應用詞的能力有了發(fā)展,對大人言語的理解也增加了。
這時大人的言語對兒童行為的調節(jié)作用明顯發(fā)展起來了。父母對兒童的行為常用好、不好、對和不對等來強化對兒童的調節(jié)、控制作用。這時,父母對孩子的某些行為給予鼓勵和支持,而對某些行為則反對或限制。孩子則按照父母的意愿,以至父母的世界觀來塑造自己的行為模式和待人接物的思想品德。父母的自私心重,則孩子容易形成利已主義;父母誠實樸素,則孩子也不說謊話和不浪費食品等。由于幼兒具有巨大模仿性的心理特點,所以父母言行舉止和思想品德都是孩子學習的榜樣。把孩子的這種模仿行為說成是父母的“寫照”是有根據(jù)的。在幼兒教育中,父母的榜樣始終在起作用。因此,父母本身不僅要隨時檢點自己的言行舉止,而更為重要的是父母要提高自身的文化水準、加強各方面的修養(yǎng)。
兒童性格形成是通過兒童在家庭中的地位、家庭成員之間關系和父母采取的養(yǎng)育方法來揮。要取得效果,大人間的意見一致十分重要。有時可以見到這樣的情況,父親要嚴格管教,而媽媽、奶奶出來保護,甚至當著孩子的面前發(fā)生爭執(zhí)。這樣的管教必然無效,而且容易使孩子利用家中矛盾來達到自身的滿足,甚至成為家中不和的根源。以上現(xiàn)象在獨生子女家庭最為明顯。所以,獨生子女的主要問題來自大人的教育不當,而這又與大人自身對子女的養(yǎng)育觀念和期望有關。由于近年來家庭教育和早期教育的實施,該問題已有改觀。